中国古代四大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辅导员①2年前人文常识题库200

《氾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1.《汜胜之书》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作者:氾胜之,汉成帝时人,曾为议郎,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该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氾胜之书》原来分十八篇,在《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九种农家著作中,它的篇数仅次于“《神农》二十篇”。现存《氾胜之书》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原书的一部分,以至一小部分。但仅从这一小部分内容已经可以看出,它所反映农业科学技术,与前代农书相比,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书中介绍的农业技术原则是相互联系。贯彻其中的一根红线就是“三才”理论。“趣时”就是掌握“天时”,它体现于耕作、播种、施肥、灌溉、收获等各个环节中。“和土”就是为作物生长创造一个结构良好、水分、温度等各种条件相互协调土壤环境,以充分发挥“地利”,“趣时”“务粪泽”都是它的手段之一。而无论“趣时”“和土”或“务粪泽”“早锄早获”,都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可以说《氾胜之书》的“耕之本”正是“三才”理论在耕作栽培方面的具体化。

2.《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书,为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首,该书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即今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东中北部的农业生产,盖述农、林、牧、渔、副等部门的生产技术知识。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作者: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成年以后,他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属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每到一地,他都非常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中年以后,他回到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活动,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

3.《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农政全书》按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部分。前者是全书的纲,后者是实现纲领的技术措施。所以在书中人们可以看到开垦、水利、荒政等一些不同寻常的内容,并且占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这是其他的大型农书所鲜见的。

徐光启认为,水利为农之本,无水则无田。当时的情况是,一方面西北方有着广阔的荒地弃而不耕;另一方面京师和军队需要的大量粮食要从长江下游启运,耗费惊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他提出在北方实行屯垦,屯垦需要水利。他在天津所做的垦殖试验,就是为了探索扭转南粮北调的可行性问题,以借以巩固国防,安定人民生活。这正是《农政全书》中专门讨论开垦和水利问题的出发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就是徐光启写作《农政全书》的宗旨。

4.《农书》

元王朝统治中国97年,时间虽不算很长,但却在我国农学史上留下了三部比较出色的农学著作。一是元建国初年司农司编写的《农桑辑要》,此后有《王祯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三书中尤以《王祯农书》影响最大。

《王祯农书》是中国元代综合性农书。元代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一部农学著作,是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巨著。《农书》37集本成书于元仁宗皇庆二年,明代初期被编入《永乐大典》。明清以后,有很多刊本。《王祯农书》成书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作者王祯(生卒年不详)。全书共13万字,一改以往农书多述北方农业的局限,兼论南北方农业技术及其异同,同时以图文方式广泛介绍各种农具。


相关文章

100条中国古代史常识常考点

1.孔子:儒家创始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修订六经,其言行被弟子整理为《论语》2.老子:道家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3.孟子:儒家代表人物,尊称“亚圣”,著作《孟子》4.孙武:春秋时期人,被称为“兵圣...

秦朝统一全国后,创立了一种不同于此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体制,且此后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下列有关这一新体制的概括表述最准确的是()。

秦朝统一全国后,创立了一种不同于此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体制,且此后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下列有关这一新体制的概括表述最准确的是()。A.儒家帝国B.法家帝国C.宗法帝国D.官僚帝国【答案】D【解析】...

我国古代重要战争汇总(牧野之战长平之战等18条)

1.鸣条之战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率领其部落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一带)一举灭夏桀建立商朝的战争。2.牧野之战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率部在牧野(今河南境内)灭商...

我国十大知名寺庙及其相关知识点

“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在道教中,寺庙的称谓很多:道教创立之初,其宗教组织和活...

【常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考点汇总

2024年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告诉我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其出自()。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告诉我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其出自()。A.《岳阳楼记》B.《长恨歌》C.《水调歌头》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答案:A解析:《岳阳楼记》是北宋文竹家范仲淹应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