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知识点考点汇总


时间

名称

习俗

知识点

正月初一

春节

换桃符、屠苏酒等

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按照公历,每年的1月1日为元旦;按照农历,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新年。王安石【宋】《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正月十五

元宵节

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等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欧阳修【宋】《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正月初三

上巳节

祓禊、赏桃花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清明节前一、二天

寒食节

吃冷食

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逃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不愿当官,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立祠祭祀介子推,并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动烟火,只吃冷食。后来便形成了在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4月5日前后

清明节

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三大鬼节:清明、中元、寒衣)杜牧【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五月初五

端午节

悬钟馗像、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文秀【唐】:“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月初七

七夕节

穿针乞巧、染指甲、吃巧果等

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杜牧(唐)《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月十五

中元节

放河灯、祭祖等

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八月十五

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等

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苏轼【宋】《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九月初九

重阳节

登高、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插茱萸等

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王维【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月初一

寒衣节

祭奠先人

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中国四大鬼节: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中国祭祖四大节日: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

十月十五

下元节

祭祀祖先,庆水官诞等

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腊月初八

腊八节

腊八粥

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12月22日前后

冬至节

吃水饺、汤圆、喝羊肉汤等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祭灶节

祭拜“灶王爷”(又称:灶君公公)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令菩萨”或“灶君司令”,泉人一般称“灶君公”。传说他是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腊月二十九或三十

除夕

守岁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练习题

1.以下内容,哪项属于七夕节的风俗()

A.乞巧、祭拜钟馗、登高、赏月

B.乞巧、祭拜魁星、晒衣、晒书

C.乞巧、祭拜钟馗、晒衣、晒书

D.乞巧、团圆、祭拜魁星、饮菊花酒

参考答案:B

解析:“祭拜钟馗”是端午节,“登高”、“饮菊花酒”是重阳节,“赏月”是中秋节,“团圆”中秋节或元宵节等。

2.以下哪一习俗不属于清明习俗:()

A.祭祖扫墓

B.插柳戴柳

C.春游踏青

D.闹社火

参考答案:D

解析:“闹社火”是闹社火又称耍灶火,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汉族传统民俗,每年过年过节举行,穿街过村进行表演,成为人们庆贺一年成就的盛会,现在为的是红火吉祥。社火凝聚汉族劳动人民深层次文化基因、体现民族特征、充分表现汉族劳动人民优秀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的民间艺术瑰宝。

3.下面有四句诗,你知道哪一句与清明节有关()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C.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参考答案:B

解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描写中秋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唐代诗人的杜牧《清明》描写清明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描写的是春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是重阳节。

4.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日的景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个传统节日是()

A.重阳

B.七夕

C.中秋

D.元宵

参考答案:C

解析:大致意思“庭院中间月光一片白,鸦鹊已经归家,在树上栖息;清冷的露水无声无息浸湿了桂花。今天晚上月儿又圆又亮,大家都在远望,不知道在这思亲佳节思念着谁。”这首诗写的是中秋节的情景,表达出思乡的感情。


#文化知识#传统节日#节日知识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暂无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